傳銷組織在精神上的控制力更是不容忽視的。身陷傳銷組織,可以通過警方之力得到解救,而解救心陷傳銷組織的人,也只有給予更多的情感關懷了。
  □評論員觀察
  本報評論員 婁士強
  近日,泰安警方以“兩名女生赴泰安疑身陷傳銷失聯”為線索展開集中行動,連續端掉傳銷窩點五十餘處。令很多人感到震驚的是,被查獲的傳銷人員超過七成是“90後”,更有半數以上對傳銷深信不疑,窩點被查後也不願回家。
  顯然,這和人們以往的認識大相徑庭,印象中的傳銷組織往往需要通過限制人身自由來保持對成員的控制,一些傳銷窩點的破獲線索,也常是逃出來的受害者提供的。此次從案件中披露出來的新情況,必然引發人們的深思:傳銷組織到底是靠什麼吸引年輕人“心甘情願”地投身其中?該如何把他們的“心”從傳銷窩點里拯救出來?
  現實生活中,傳銷並不是一個陌生的名詞,其運作方式也通過典型案例的曝光為公眾所熟知。雖然名稱或形式不斷變換花樣,但發展下線聚斂財富的本質並沒有變化,這些特征是很容易被識別出來的。與其說那些“不願回家”的傳銷人員是誤入歧途,不如說他們已經喪失了對是非曲直最基本的判斷力。
  要想增強年輕人對傳銷的免疫力,首先得看清傳銷的吸引力到底在哪裡,又迎合了年輕人怎樣的需求。傳銷最有效的“抓人武器”就是暴利誘惑,對於那些“想賺錢、賺快錢”的年輕人很有吸引力,南方山區娃在傳銷人員中的高比例,恰恰驗證了這一點。刨除那種幻想“一夜暴富”的浮躁心態,追求財富是很正常的需求,關鍵就在於選擇怎樣的途徑。傳銷人員的年輕化實際上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,留給貧家子弟的機會是不是少了?給他們的上升渠道是不是窄了?
  在經濟“紐帶”之外,傳銷組織在精神上的控制力更是不容忽視的。被查處後仍不知悔改的言論,以及那些內容荒誕的筆記,無處不透露出傳銷組織內部帶有人身依附性質的“親情”。誠如一位辦案民警所說,在傳銷組織的洗腦過程中,那些缺乏關愛且長期自卑的年輕人被抬得很高,感受到了在社會上無法獲得的“自尊”。這種填補空白式的情感攻勢,換來了被洗腦者的死心塌地。由此看來,身陷傳銷組織,可以通過警方之力得到解救,而解救心陷傳銷組織的人,也只有給予更多的情感關懷了。
  從這些天曝光的案例來看,打擊傳銷也要軟硬兼施,以警方之力開展集中打擊是治標,合理引導年輕人的情感需求和發展需求,才是治本之策。包括家庭、學校在內的各方社會力量,都應力求營造一種充滿關愛、機會公平的環境,讓傳銷組織無空可鑽。當然,家庭條件怎樣、家長脾氣如何,年輕人沒有可選擇的餘地,這也正可以體現學校等專業教育機構的作用。相比於教授知識,幫助年輕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,給他們更多的情感關懷,或許是更重要的。
  本稿件所含文字、圖片和音視頻資料,版權均屬齊魯晚報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,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。  (原標題:端掉傳銷窩點,救人更要救心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zhqhxzdh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